打乒乓做復健,帕金森氏症病友動起來

2021031810:58
【專家觀點】
打乒乓做復健,帕金森氏症病友動起來

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,病因是大腦中缺乏名為「多巴胺」的化學物質,造成大腦動作傳輸的迴路抑制性過強,為此患者易出現肌肉震顫、關節僵硬、行動緩慢與平衡不佳等情形,而目前只能藉由服藥、手術等方式來延緩功能退化,進而降低死亡率。

以往文獻證實,打太極、練習唱歌都有助減輕帕金森氏症的症狀,降低痛苦。而一份不久前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(AAN)第72屆年會上發表的報告指出,打乒乓球似乎也能發揮療效,值得病友們嘗試。

該研究由服務於日本福岡(Fukuoka)大學神經病學部的井上健一(Ken-ichi Inoue)醫師所主持,其領導的團隊針對12位平均年齡為73歲的帕金森氏症患者(註:女性10名,男性2名,平均病程大約7年)進行實驗調查,目的在探討打乒乓球對當事人可能帶來的好處。

首先,每位參與者需接受一系列的身心狀況評估,藉以瞭解病情嚴重程度和對生活帶來的影響。接著安排每週1次的乒乓球訓練課程,由經驗豐富的運動員帶領他們做伸展操和教導打球,每次的時間為5小時。另外,起初的評估會在課程開始3個月和6個月時重覆實施。

統計顯示,在堅持每週打乒乓球1次3至6個月後,相對於過去,大家的日常生活功能(如說話、著裝、書寫、下床、坐車、走路等)有明顯進步。而表情淡漠(註:俗稱撲克臉)和類似機械人般的肢體動作,甚至最普遍的手抖現象亦能獲得具體改善,穩定度有所提升。 

研究者表示,如此結果著實令人感到鼓舞。雖然網球、手球和羽毛球等運動都能應用於復健上,但這些運動需更多的前後移動,不適合帕金森氏症患者。乒乓球較強調左右反覆橫向移動,對於病友會容易許多。而打乒乓球的成本低廉,未來或許可成為例行的另類療法。

其實早在2017年時,美國紐約的一些帕金森氏症患者就發現,規律打乒乓球能讓病情好轉,除身體變比較靈活,反應不再遲鈍外,更重要的是因社會互動增加,整個人也逐漸開朗,總是帶有好心情。

那些有相同成功經驗的民眾於企業資助下合組「帕金森乒乓球隊」,活動地點就在紐約州的歡樂谷鎮,2018年初還舉辦首屆的「乒乓帕金森冠軍賽」,吸引許多病友報名參加。而來自日本的這項臨床研究,正好提供打乒乓球能作為帕金森氏症輔助治療的最佳佐證。

所以患有帕金森氏症的病友們,有興趣不妨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協助,設計相關療程,相信只要願意持之以恆,終能從中獲益。